孔子的名言点评

时间:2022-04-13 14:20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学高为师537 | 评论: 次 | 点击:

孔子的名言点评

1.孔子名句赏析300

孔子名句赏析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也是很愉快的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而来,不也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的学说,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品德高尚的君子吗?” 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实?交友是否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 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5、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 孔子说:“不忧虑别人不了解自己,但要忧虑自己不了解别人。” 6、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 译文 孔子说:“《诗经》三百(零五)首,用一句话可以概括,即:‘思想纯正,没有邪恶的东西。’” 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时立志于学习;三十岁时做事符合礼仪;四十岁时(掌握了各种知识,)不受迷惑;五十岁时了解自然的规律;六十岁时一听别人言语,不用多想,便能明白;到了七十岁时便随心所欲,任何念头都不会越出规矩。” 8、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 孔子说:“复习旧知识时,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才可以做导师啊。” 9、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译文 孔子说:“君子团结群众而不互相勾结,小人互相勾结而不团结群众。” 10、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 孔子说:“读书却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却不读书,就一无所成。” 11、子曰:“由,诲女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 孔子说:“仲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种态度是聪明的啊!” 12、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译文 孔子说:“人无信誉,不知能干什么。”

13、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译文 孔子说季氏:“他用天子的舞蹈阵容在自己的宗庙里舞蹈,这样的事可以容忍,什么事不能容忍?” 14、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译文 孔子说:“《关雎》这篇诗,主题快乐却不过分,忧愁却不悲伤。”

15、子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译文 孔子说:“以前的事不要再评说了,做完的事不要再议论了,过去了就不要再追咎。”

16、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译文 孔子说:“早晨理解真理,晚上死也值得。”

17、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译文 孔子说:“君子通晓道义,小人通晓私利。”

18、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文 孔子说:“见到贤人,要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

19、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译文 孔子说:“朽木无法雕琢,粪土的墙壁无法粉刷,我能拿他怎样?” 20、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译文 孔子说:“聪明又好学,向地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请教时,不觉得没面子,所以称他为‘文’。”

21、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译文 季文子做事要思考三次再行动。孔子听说了,说:“两次,就可以了。”

22、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译文 孔子说:“宁武子这人,国家太平时,就聪明,国家混乱时,就愚笨。他的聪明可以赶得上,他的愚笨别人赶不上。”

23、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译文 孔子说:“一个人的内在质朴胜过外在的文采就会粗野,文采胜过质朴就会浮华。只有文采和质朴配合恰当,才是君子。”

24、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 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不如喜欢学习的人,喜欢学习的人不如以学习为快乐的人。”

25、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译文 孔子说:“明智的人喜欢水,仁慈的人喜欢山;明智的人好动,仁慈的人好静;明智的人快乐,仁慈的人长寿。”

2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译文 孔子说:“将知识默记在心,学习时,不感到满足;教人时,不感到疲倦,这些我做到了哪些呢?” 27、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译文 孔子说:“不到他苦思冥想时,不去启发;不到欲说无语时,不去开导。

不能举一例能理解三个类似的问题,就不要再重复教他了。” 28、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曰:“。

2.孔子名句赏析300

学而篇第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 为政篇第二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子曰:“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君子不器。”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措诸枉,则民服;举枉措诸直,则民不服。”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缺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缺殆,慎行其余,则寡悔。

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 八佾篇第三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 定公问曰:“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子语鲁太师乐,曰:“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皦如也,绎如也,以成。” 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里仁篇第四子曰:“里仁为美。

择不处仁,焉得智?”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智者利仁。”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乌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

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

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

观过,斯知仁矣。”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于比。”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子曰:“仿于利而行,多怨。”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

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也。”

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 公冶长篇第五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于予与改是。” 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

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 •。

3.有关"礼"的孔子名言并加以点评

孔子十分重视礼,认为对一般人来说,“不学礼,无以立”(《季氏》);对统治者来说,“上好礼,则民易使”(《宪问》),“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子路》)。

因此,孔子主张“克己复礼”,要求人们“非礼勿视,非礼无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但孔子对于礼有自己独特的理解。

他曾说: 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阳货》) 孔子的意思是说,礼乐不仅仅是一种形式和节奏,而是有着更为本质的内涵。那么,这个更本质的内涵是什么呢?《论语·阳货》中的一段记载,给我们提供了很珍贵的启示: 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

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

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曰“安。”“女安则为之。

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

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

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颜渊问孔子什么叫“仁”,孔子回答说:“克己复礼为仁。”

“礼”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概念,它指的是什么?孔子说:“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他对于周的崇仰之情溢于言表。

又说,“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现在衰老了,长时间没有梦见周公,能够经常进入梦中的,必定是生活中结下了深厚感情的人或事,孔子没有机会见到过周公,长得什么样子,这个老男人自己也不清楚,如果有一个形象,那也是他想象中的,绝对不是事实中的周公。要想梦见一个想象中的形象,而且是前后都保持一致的周公,这完全是不可能的事情。

孔子这么说,似乎他过去就经常梦见周公,这是一个十足的谎言! 孔子用谎言的形式,表述的意思是对周公的崇拜仰慕,周公何以成为一个男人的偶像呢?其中一个原因是,他制定了周礼,孔子一生推销的就是礼,如果周公身上没有这个因素,孔子也不会在年老时仍然对他念念不忘。与其说孔子希望梦见周公,还不如说孔子希望实现周公制定的礼——尊卑的等级制度和行为规范。

有人坚持否认孔子的等级思想,把他打扮成平民思想家,那么,就看看他所推崇的礼吧。 《周礼》:“膳夫掌王之食饮膳羞.以养王及后世子.凡王之馈食用六谷.膳用六牲.饮用六清.羞用百二十品.珍用八物.酱用百有二十瓮.王日一举.鼎十有二.物皆有俎.以乐侑食.膳夫授祭品.尝食.王乃食.卒食.以乐彻于造。”

(《周礼译注》,46页,吕友仁译注,中州古籍出版社,2004年10月。) 《礼记》:“礼有以多为贵者:天子七庙,诸侯五,大夫三,士一。

天子之豆二十有六,诸公十有六,诸侯十有二,上大夫八,下大夫六。诸侯七介七牢,大夫五介五牢。

天子之席五重,诸侯之席三重,大夫再重。天子崩七月而葬,五重八翣;诸侯五月而葬,三重六翣;大夫三月而葬,再重四翣。

此以多为贵也。”(王梦鸥《礼记今注今译》(上),1987.10.天津古籍出版社) 这些是对“礼”的直接说明,作为一种思想,“礼”渗透于各种规定之中,它是一种精神性的存在,必须要从语言的直观通过思维才能把握住“礼”的精神。

很多人不承认“礼”的精神的浸透,他们擅长于直观思维,形象化的思维,凡是表象的东西,他们都能够观察到,表象内部的实质、规律性的东西,却是这些人体悟不到的。 一般的崇儒者只有感觉的能力,却缺少思维的能力,这一点不奇怪,孔子的学生尚且如此,后世单凭语言认识孔子的人,能够残存一点思考力也值得庆幸了。

子贡说:“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孔子回答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我教给了你们思想,按照我的思想去说话做事呀!孔子给学生的是他的思想,是思维成品,他没有也不可能像苏格拉底那样引导学生思维,所以,有天分的人还可以发挥他的思想,愚笨者只能按照“礼”的原则做事和说话,在“礼”达不到的地方,这些人便茫然四顾,不知东西南北,呆若木鸡。 孔子之“礼”,其目的要深入到每个人生活的各各细节。

一般以为,季氏舞八佾,只是在人的数量上超过了本分,孰不知,在日常生活用品上,“礼”也有严格的规定,不然,孔子忍受了季氏之舞,对觚的形状改变,他怎么会大加感叹呢? 最能够懂得孔子心思的是最高统治者。齐景公问政于孔子,等到孔子回答以后,他马上说,如果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美国的州长可以乘地铁,乘公交,倘使孔子看到,必然遭到一阵痛骂,总统才能乘专机,州长乘专机是僭越,平民才是乘地铁,乘公交的,州长乘地铁乘公交降低了身份,孔子同样会骂人的。

总之,从人性看,生活方式应该丰富多彩的,但是,孔子之“礼”要统一人们的行为,超出了“礼”的规范,孔子是不能忍受的。孔子的道德实在最不人道的道德。

4.跪求一句孔子名言+赏析(稍微详细点而)

“有志者事竟成”。这句话阐述了“有志”与“事成”之间的辩证关系:“有志”才能“事成”,要想“事成”,必须“有志”;若无“志”则“事”不成。(针对论点,分析了二者的辩证关系)

这句话很有道理,颇能道出“事成”的真谛。不是吗?请看:春秋时期,吴越相争,吴胜越败,越王勾践沦为阶下囚,(卧薪尝胆的历史故事道出“事成”的真谛)但他不甘屈服,立志复仇,最后终于打败了吴国,留下了“卧薪尝胆”的千古美谈;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由初中未毕业到数学巨人的巨大变化再次强调成功之真谛:立志在前)小时候面对“没有数学头脑”的斥责而确立志向,虽然连初中毕业文凭都没有,但最终成为数学领域的巨人……古今中外诸多的政治家、科学家,都以其自身的行动证明了“有志者事竟成”这句话的正确性。

总之,“有志者事竟成”,并不是说有志事就一定能成,而只是说明“有志”与“事成”之间的辩证关系:无志者则事必定无成,有志而脱离实际则事不成,有符合实际之志而无“恒志”则事难成,有符合实际的“恒志”而无坚持不懈的勤奋努力则事也难成。只有把上述条件有机地融为一体,才能“事竟成”。

年轻的朋友们,成功的鲜花正准备献给每一位有志者,但是,你能得到它吗?这就要看你自己的了。(结尾通过分析有志与事成之间的关系,进一步论述中心论点)

5.有关孔子和孟子的名言警句,并对此评析

学而时习之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学而》:“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王肃注:“诵习以时,学无废业,所以为悦。”王释“学”与“习”为一义,似专指诵读。但孔子教人学“六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诵习”仅是“一端”(见刘宝楠《论语正义》)。皇侃疏“时习”说:“凡学有三时。”一指年岁,二指季节,三指晨夕。近人蒋伯潜认为“学是知新,习是温故”(《十三经概论》)。

敏于事而慎于言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学而》:“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又《论语·里仁》:“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义相同。意为做事勤奋敏捷,说话却谨慎。朱熹注:“敏于事者,勉其所不足。慎于言者,不敢尽其所有余也。”(《论语集注》)又释:“事难行,故要敏;言易出,故要谨。”(《朱子语类》卷第二十二)另外在《荀子·子道》、《韩诗外传》、《说苑·杂言》等篇都有孔子语子路“慎言不哗”的记载。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迷惘。郑玄注:罔,犹罔罔无知貌。“殆”有两义:一为危殆,疑不能定。一为疲殆,精神疲怠无所得。当从前解。此句可与“温故而知新”章合参。近人杨树达注:“温故而不能知新者,学而不思也,不温故而欲知新者,思而不学也。”(《论语疏证》)孔子首倡学思并重,对孔门弟子有很深影响。如子夏言博学近思,《中庸》言博学慎思,都认为学思不可偏废。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为政》“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郑玄注:“不知可者,言不可行也”。孔安国注:“言人而不信,其余终无可”。朱熹说:“人面无真实诚心,则所言皆妄。”(《朱子语类》卷二四)近人蒋伯潜区分信有二义:“说话必须真实;说了话必须能践言。”(《语译广解》)孔子及后儒极重信,“言忠信,行笃敬”(《论语·卫灵公》)是孔门的处世原则。

讷于言而敏于行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里仁》:“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包咸注:“讷,迟钝也。言欲迟而行欲疾。”朱熹引谢良佐注曰:“放言易,故欲讷;力行难,故欲敏。”《论语》中尚有许多同义之句:“慎言其余,则寡悔”(《为政》)、“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里仁》)、“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宪问》)等,均可反映孔子一以贯之之重行慎言思想。参见“敏于事而慎于言”。

孟子名言

(1)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译文】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正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

(2)权,然后和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译文】称一称,才晓得轻重;量一量,才晓得长短。

(3)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译文】人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4)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译文】即使有一种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又冻它十天,没有能够再生长的。

(5)其进锐者,其退速。

【译文】前进太猛的人,后退也会快。

(6)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译文】心这个器官职在思考,思考才能获得,不思考便不能获得。

(7)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快乐足以使人死亡。

(8)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译文】只有道德高尚的仁人,才应该处于统治地位。如果道德低的不仁者处于统治地位,就会把他的罪恶传播给群众。

(9)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译文】天子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天下;诸侯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国家;卿、大夫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宗庙;一般的老百姓不行仁,便保不住自己的身体。

(10)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

【译文】一国的君主如果喜爱仁德,整个天下便不会有敌手。

(11)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n^u)。

【译文】减免刑罚,减轻赋税,让百姓能深耕细作,早除秽草。

(12)仁者无敌。

【译文】仁德的人是无敌于天下的。

6.论语的名句赏析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学而》)学习需要不断复习才能掌握。

学了知识,按时复习,这是愉快的事。这里既有学习方法,也有学习态度。

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在一起探讨问题,是一种乐趣。

人家不了解,我却不怨恨,是君子的风格。这是讲个人修养问题。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

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3、子曰:“学而不思则闰;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就会有疑惑。这里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也是讲学习方法的。

4、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孔于说:“子路,教给你正确认识事物的道理吧。

(那就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这段说的是对待事物的正确态度。

5、子贡问曰: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公冶长》)子贡问道:“孔文子为什么叫“文”呢?”孔子说:“他聪敏而又爱好学刁,并且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因此用‘文’做他的谥号。”这里借回答于贡的问话,借题发挥,教育弟子要勤学好问。

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这一则是孔子的自述,讲的是学习态度和方法。要把学过的东西默默地记在心里,不断积累知识。

“学而不厌”,讲的是好学精神,学无止境,从不感到满足。“诲人不倦”,讲的是教学态度,要热情地教导学生。

孔于一生都是这样做的,所以他说:“对我来说,有什么呀?”表现了孔子的自信。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

这里说的是只要虚心求教,到处都有老师。8、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孔子说:“(对待任何事业和学问)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这段主要讲学习的三个层次,只有以之为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它。

9、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孔子站在河边叹道:“消逝的时光像河水一样啊,日夜不停地流去。”

讲的是珍惜宝贵的时光。10、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卫灵公》)孔于说:“我曾经整天不吃,整夜不睡,思考问题, (但并)没有益处,还不如去学习。”。

7.孔子的名言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 (译: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 (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论语》 (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

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论语》 (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论语》 (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

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 (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译: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8.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 (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

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9.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 (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10.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周易》 (译:同心协办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 11.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周易》 (译: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也不会到处炫耀、卖弄。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

12.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 (译:自满于已获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逊并时时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1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 (译: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别人并不理解,可我决不会感到气愤、委屈。这不也是一种君子风度的表现吗?) 14.言必信 ,行必果。

——《论语》 (译:说了的话,一定要守信用;确定了要干的事,就一定要坚决果敢地干下去。) 15.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论语》 (译:讲事实,不凭空猜测;遇事不专断,不任性,可行则行;行事要灵活,不死板;凡事不以“我”为中心,不自以为是,与周围的人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任务。) 1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 (译:三个人在一起,其中必有某人在某方面是值得我学习的,那他就可当我的老师。我选取他的优点来学习,对他的缺点和不足,我会引以为戒,有则改之。)

17.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论语》 (译:君子总是责备自己,从自身找缺点,找问题。

小人常常把目光射向别人,找别人的缺点和不足。) 1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 (译: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稳的样子。)

19.不怨天,不尤人。 ——《论语》 (译:遇到挫折与失败,绝不从客观上去找借口,绝不把责任推向别人,后来发展为成语“怨天尤人”。)

20.不迁怒,不贰过。 ——《论语》 (译:犯了错误,不要迁怒别人,并且不要再犯第二次。)

21.小不忍,则乱大谋。 ——《论语》 (译:不该干的事,即使很想去干,但坚持不干,叫“忍”。

对小事不忍,没忍性,就会影响大局,坏了大事。) 22.小人之过也必文。

——《论语》 (译:小人对自己的过错必定加以掩饰。) 23.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论语》 (译: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就是真的过错了。) 24.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论语》 (译:君子致力于根本,确立了根本,“道”也就自然产生。) 25.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论语》 (译:君子认为说得多做得少是可耻的。) 26.三思而后行。

——《论语》 (译:每做一件事情必须要经过反复的考虑后才去做。) 27.多行不义必自毙。

——《左传》 (译:坏事做得太多,终将自取灭亡。) 28.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 (译:人都有可能犯错误,犯了猎误,只要改正了仍是最好的人。) 29.不以一眚掩大德。

——《左传》 (译:评价一个人时,不能因为一点过失就抹杀他的功劳。) 30.人一能之,己百之;人。

8.急需孔子名言、翻译及赏析

[孔子名言名句]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孔子名言名句]学而时习之!

[孔子名言名句]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孔子名言名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名言名句]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孔子名言名句]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孔子名言名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名言名句]三思而后行!

[孔子名言名句]敏于事而慎于言!

[孔子名言名句]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孔子名言名句]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孔子名言名句]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孔子名言名句]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孔子名言名句]德不孤,必有邻!

[孔子名言名句]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孔子名言名句]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孔子名言名句]其身正,不令而行!

[孔子名言名句]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孔子名言名句]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名言名句]听其言而观其行!

[孔子名言名句]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孔子名言名句]不学礼,无以立。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孔子名言名句]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孔子名言名句]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

孔子的名言点评

中国儒学大家孔子最著名的名言17条

中国儒学大家孔子最著名的名言17条

1、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摘孔子《论语》

2、子以四教:文行忠信。摘孔子《论语》

3、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摘孔子《论语》

4、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摘孔子《论语》

中国儒学大家孔子最著名的名言17条

5、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摘孔子《论语》

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摘孔子《论语》

7、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摘孔子《论语》

8、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摘孔子《论语》

9、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摘孔子《论语》

10、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摘孔子《论语》

1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摘孔子《论语》

12、朽木不可雕也。摘孔子《论语》

13、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摘孔子《论语》

中国儒学大家孔子最著名的名言17条

14、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摘孔子《论语》

1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摘孔子《论语》

16、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摘孔子《论语》

17、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摘孔子《论语》


  • 发表评论
【已经有()位大神发现了看法】

  • 匿名发表
  •  
人参与,条评论